湖北农村特种养劳务促增收方案
湖北农村特种养劳务促增收方案
1、推进基础建设
县级土作农业科技部门在1000亩的重点工程搞高标准、5000亩的基础上,采取联合工作机制,组织有关专家推进项目的建设。他们牵头,技术、技术部门配合,经过10年多的不懈努力,黑羊、中华绒山羊、六板绒山羊、李子狸和牦牛等共15个项目的建成。首期项目中新增劳动力1200余人,每月增收1500元,能带动近3000名农民就业,每人年增收5000元。
2、牵头动员,做好基业
县畜牧局相关人员介绍,按照财政“五水共治”政策,按照小规模的基础性工作机制,一方面建设两个集中开发的各类养殖基地,带动各类养殖基地数量达到600多亩;另一方面通过召开项目主持人会议、协调领导、技术指导、典型引路、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基地,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农户为骨干、企业为纽带,产学研推机制的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3、加大培训力度
县畜牧局相关人员多次深入大壮镇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召开项目主持人会议、聘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和现场指导等形式,重点开展“六化”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代畜牧业体系建设、品牌建设、畜禽育种基地建设、生态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建设等科技培训活动,要求县畜牧局申报建设的项目,要有申请的条件,拟建设的项目需要就近报名,在县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向畜牧局申报,符合条件的项目要在12个工作日内批放。
4、搞好配种、受精和胚胎移植工作
县畜牧局要认真学习《四川省动物防疫法》和《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条例》,认真编制《四川省畜牧法》和《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在有关部门组织指导下,制定《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办法》,建立畜禽遗传资源的监督管理和保护制度。要指导养殖场按照《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1年第134号)要求,规范管理配种、受精和胚胎移植,加快制定和完善人工授精技术规范。
5、做好畜禽遗传资源保存、收集和保存工作
对保存、保存好的畜禽遗传资源,必须经我县畜牧兽医部门制定的保存方法,保存与保存保存地点相符,不得随意丢弃。并保存在距畜禽主要保护区150米以外,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会同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对保存的畜禽遗传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根据畜禽遗传资源情况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引导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按照特定的保存方法,进行采集保存,并定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疫情疫病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