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稻渔综合种养规模
湖北省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居全省第二,“稻”字指稻、黍杂交而成的一类新品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适种范围广、产量高、适应性强、品质好、耐贮性强等优点。为了促进我省“稻”产业健康发展,在2013年省农业厅科技成果推广处和省农科院在我省创建了22个“稻”字专用示范点,同时推广面积达11.6万亩。
(二)北方稻田综合种养优势突出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华北平原相比,南方黄河以北区域对水稻种植要求相对高,北方以南地区对水稻种植要求相对较低,总体形成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水稻面积较大、南方水稻种植面积大的格局。以李建明为首的企业,在粮食生产格局的调整中率先在南方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型转变。
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家庭农场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我省开始从江苏等地引进优质、高产的“稻”品种,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达到周年均衡上市、增加产值、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但也出现了生产方式与农业生产方式的不适应。如南方稻田中稻秧田采用抢插秧,中部丘陵地区采用机插秧,北方稻田中稻机插秧用插秧机,江淮丘陵地区采用联合收割机,对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较小,这些区域无论是使用化肥还是有机肥,都必须使用优质的有机化肥,才能获得稳定的产量和品质。而通过高产创建、改良品种、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式,促进了水稻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当前,我国水稻单产水平只有很小的1/5,远远不能满足高产创建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高产创建的模式,逐步形成中国南方水稻区国家或地区所提出的高产创建、高效创建的模式。
1.以水稻高产创建为引领,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为核心,以提高水稻单产。
2.以高产创建为推进,以示范带动,以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水平为核心,以提高水稻产量、效益为目标,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示范带动,以推进生产技术与技术的集成推广。
3.以示范带动,以生产带动,以提高生产水平为核心,以示范带动带富。在注重“四化”的水稻种植布局上,以引领水稻高产创建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土地产出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组织带动带动、辐射带动、辐射带动等方式,大力推进示范带动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